第一卷 黄巾之乱 第二十六章 夜探-《重生东汉末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听到这里,郭关二人对视一眼,俱各看出对方眼中的意思:“果然如此。”只是看这主位的男子,竟非下流猥琐之徒,反而长得身材颀长,容貌俊朗,文质彬彬,若不是没有胡须以及一口娘娘腔,谁能想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常侍徐奉?

    这时,只见徐奉挥挥手令仆婢退下。

    听马元义声音传来:“此次举事,务求一击必胜。待得明年三月初五,我太平道举义,十万大军包围洛阳,另外五十万大军分别于邺城、颍川、汝南、南阳等地共同举事。徐常侍于宫中毒杀皇帝,我太平道高手负责在洛阳城内搅乱官军的阵脚,配合徐常侍打开城门,届时十万大军进京,内外呼应,汉家江山可一鼓而下。大贤良师有言,到时封士老前辈为交趾王,士家永镇天南。十位常侍也可除去何氏兄妹,届时高官厚禄,乃至裂地封王,自不必说。”

    这一番话只听得郭关二人心头巨震。关羽还好,郭斌却是知道事情走向的。

    若是唐周未曾出卖马元义,那这四百年的大汉基业真有可能就此断送了。怪不得在路上看到那么多北上的太平道,原来这是太平道调兵遣将呢,估计是要将精兵强将调到洛阳与邺城附近。若是洛阳真的被一举攻陷,邺城遥相呼应,互为犄角,局面就不好说了。

    张角野心真是大啊,竟妄想一举覆灭汉朝。不过看这形势布置,宫廷内有张让,京城内有太平道的高手,京城外有十万大军围城,再加上邺城、颍川、南阳呈品字形战略包围京师,内牵制京城周围大军,外阻击各路援军。天下各地再有零星的起义,牵制援军后勤,大汉天下当真是烽烟遍地了。

    待得京中局势稳定,昭告天下,交州士家再起来响应,到时候各地即便不能传檄而定,汉家江山的正统地位也必然不保。到时候天下混战,谁还顾得上理会京中的是汉帝还是太平道?

    只是,这个唐周显然是马元义的心腹,若是黄巾起义成功,唐周前途自是不可限量,他向朝廷举报太平道,能有什么好处?况且你一个黄巾余孽,还想得到高官厚禄不成?冒着被无数太平道高手追杀的危险,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好处,出卖朋友,举报马元义,他和马元义之间真有这么不共戴天的大仇吗?或者是与太平道之间有重大的仇怨?

    可他后来还真就举报了,而且朝廷还真就信了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消息,这件事情越想越是蹊跷,其间必然另有重大隐情。

    对了,唐周在哪里?郭斌心中一激灵,忙小心地四处搜寻,终于在大厅外一侧看到了一个矮小的身影。只见他正与旁边穿护卫服饰的几个人觥筹交错地对饮谈笑,不时还猥琐地对厅外舞蹈的歌姬评头品足一番,状甚惬意。

    郭斌给关羽指了指,关羽会意点头。

    这时只听王越道:“江湖中,以杏林圣手,五斗米师,家师天南剑仙,河朔神枪以及景室山华公五人,为武功最高。太平道人数虽众,于绝顶高手上总是差了一筹”

    马元义也不恼,道:“五斗米师与大贤良师系出同门,待得中原乱起,五斗米师亦将于汉中发动。”

    徐奉笑道:“如此大善。”

    王越接口道:“天南剑仙与大贤良师、五斗米师联手,天下谁人可当?”

    “如此,大事可定。”马元义道。

    又听了一会儿,只是些太平道人众转移的事情:大致是太平道要将精兵强将汇聚于洛阳与邺城两地,若京中举事成功,大贤良师张角则带领精锐自邺城进京支援,由张宝和张梁继续在冀州率领部众阻拦援军,以作掎角之势。

    没有董奉的消息,郭斌与关羽二人便考虑欲走。只是此时舞蹈已停,乐声也止住了,若是要走,怕是会惊动马元义与王越。这二人武功既高,心思又缜密,郭关二人即便身穿夜行衣,也很可能被认出来,因此只能先等二人离开才能从容离去。

    这边郭斌二人正在等宴会结束,突然厅外有一个黑影扑向徐奉,却是一个手持长剑的黑衣人。

    那人身型高大,剑法虽未臻武林第一流境界,却也称得上是精妙。

    徐奉慌乱间将身前的矮几向黑衣人掷去,黑衣人不得已,只得挥剑将矮几斩断,再欲进击时却发现身前站了一个手持长剑的白袍青年,冷静、沉稳、自信、潇洒,正是王越。
    第(2/3)页